生态价值观的涵义

生态价值观的涵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习体会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人类生态意识的淡薄,生态价值观的缺失,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对此,科学认识生态价值,是破解生态危机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的生态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生态价值的根本观点。比如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是一种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它片面追求人的价值,忽视甚至破坏生态环境价值。传统生态价值观误区有:把人的欲望满足作为唯一尺度;自然没有价值;资源是无限的,可以任意使用。

从哲学角度看,生态作为包括人在内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物质性是肯定的。以人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对以自然为客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相处,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生态价值。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对生态的认识经历了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和谐”的曲折过程。这期间,哲学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战一直没有休止过。“人类中心论”对立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主导、支配作用,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源泉,离开了人一切自然物就无“价值”可言,从而导致了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自然中心论”毫无区别地将人与自然等同,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自然的地位和权利,认为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这势必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学生态价值观注意区别人与自然的不同,既充分考虑到人的利益和创造性,又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以说,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批判和扬弃。

从经济角度看,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它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对此,有的学者指出,人类犹如环境的寄生虫,索取想要的一切,而很少考虑寄主(即它的生命维持系统的健康。在早期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以及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还较强,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很明显。但是,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愈发突出。这是不考虑环境的代价和结果。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是治理成本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标签:
分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