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次生色

缅甸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从颜色类型上可分为翠色、翡色、春色、黑色、白色等;但从成因上,一般可划分为两类: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指翡翠在内生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颜色;次生色则是指翡翠在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颜色。
赌石在缅甸翡翠中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赌石主要产于与表生地质作用有关的残坡积矿床、阶地矿床和现代河床沉积矿床等翡翠矿床中。表生地质作用不仅使翡翠赌石的表层形成了一层不同颜色的皮壳,而且由于表生物质的向内部的进一步渗透,使近表层部分的翡翠颜色发生改变,出现了不同的次生色。根据形成环境和表现特征的不同,可将次生色分为两类:翡色和次生绿色。
翡色
翡色是人们一般所指的次生色,是在表生氧化作用过程中,氧化铁质沿翡翠砾石的裂隙和矿物间隙充填浸染而出现的颜色,一般为黄褐色~红褐色,黄者称为黄翡,红者叫之红翡。翡色在黄砂皮、红砂皮等翡翠赌石中出现较多,并在赌石的近表层呈层圈状分布,可形成皮壳层→翡色层→原生翡翠的分带特征,翡色翡翠与原生翡翠之间常会有一明显的颜色边界(图1。在显微镜下观察,黄色的氧化铁物质主要呈隐晶质状态穿插充填于翡翠微裂隙和矿物间隙之中(图2,在红翡出现的部位,往往会使透明度有所提高。


图1 沿翡翠赌石近表层分布的翡色层 图2 翡色层中呈网状充填于矿物微裂隙中的黄褐色隐晶质氧化铁质物质

在市场上常出现利用黄翡或原生翡翠通过染料浸泡和烧制冒充红翡的“烧红”翡翠。与天然红翡相比,“烧红”翡翠往往较干枯,不透明,且裂隙发育,与原生色翡翠之间界线往往不分明,呈过渡状态(图3。


图3 利用黄翡“烧红”的翡翠 图4 翡翠阶地矿床的分带特征

次生绿色
翡翠的次生绿色长期以来都不为人们所认知,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在翡翠阶地矿床中,由于表生地球化学的分带性,使得上部层位处于氧化环境,形成以黄色砾石层和红色砾石层,翡翠赌石以白盐砂、黄砂皮、红砂皮等为代表,其中主要发育氧化性的翡色次生色;下部层位则不同,主要处于还原性环境,形成的是以黑乌砂皮为代表的黑乌砂赌石层(图4。黑乌砂皮壳往往黝黑发亮,质地松软,手指可轻易刻划,其粉末显灰绿色。过去一直认为黑乌砂皮是铁锰质物质覆盖,但经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表明,实际上是一些以绿泥石、蒙脱石为主的粘土质物质(表1。该粘土质物质不仅形成了翡翠砾石的黑乌砂皮壳,同时沿翡翠砾石表层及开放性裂隙向内渗透,形成一灰绿~暗绿色的次生绿色层,行内称为“灰雾、绿雾”(图5。


图5 黑乌砂皮壳翡翠赌石及其表层的灰绿色雾 图6 充填于硬玉矿物间隙中的隐晶质绿色粘土质物质。 薄片,100×显微镜下可见绿色隐晶质的粘土质物质充填于翡翠的微裂隙和硬玉矿物间隙之中(图6。由于该类粘土质矿物主要为Fe2+致色,一般表现为灰绿~蓝绿色,从而使翡翠呈现出灰绿、暗绿和蓝绿等次生颜色。同时,分布于翡翠微裂隙和矿物间隙中的隐晶质的粘土物质对光线不会产生明显反射,反而会掩盖微裂隙和矿物间隙的存在,使得具有次生色的部位透明度都会有所增加,体现出油青种或蓝水种的特征(图7、8。


图7 黑乌砂翡翠赌石沿周边及裂隙出现的次生绿色,透明度提高,显示油青种特征
图8 由次生油青色构成的珠穆朗玛峰

不论是翡色还是次生绿色,都是表生条件下外来物质对翡翠微裂隙和矿物间隙的渗透浸染所致,由于外来物质所占比例不多,使得它只对翡翠的颜色和透明度有所改变,而在成分、折射率、密度、硬度等其它主要宝石学性质方面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需指出的是,次生色与翡翠的原生色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不同。次生色往往呈丝网状集中于翡翠裂隙和矿物间隙之中,颜色发散,无色根表现;翡翠的原生色则是翡翠矿物自身的颜色,往往是有形的,具有色根的表现。相反,翡翠的次生色与人工染色在分布特征上则十分相似,尤其是次生绿色翡翠,由于绿色呈丝网状出现,往往易被误认为是染色翡翠(图9,当原生绿色与次生绿色相互叠加时,也与“色上加色”的染色翡翠相类似(图10。因此,正确区分次生色与人工染色,在翡翠鉴别中十分关键,有关次生绿色与人工染色翡翠的主要区别见表2。


图9 翡翠中呈丝网状分布的次生绿色 图10 叠加于原生翠绿色之上的次生绿色,与“色上加色”的染色翡翠十分相似

次生色在翡翠中普遍存在,次生色与原生色相互叠加,是造就翡翠出现多彩颜色的重要原因,它也为翡翠雕刻工艺提供了天然的巧雕材质,不少翡翠巧雕作品都有次生色的存在,并且是巧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1。


图11 翡翠次生绿色、翡色与原生白色组成的巧雕如意金龟

表1 次生绿色翡翠与染色翡翠的鉴别特征

标签:
分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