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玉的包浆(图组)

何为玉的包浆(图组)

何为玉的包浆(图组)

战国北方坑口玉环谷纹土蚀沁斑微痕图

玩古玉少不了研究沁色包浆。但沁色包浆与人为作色或天然石色很难区分,需要多作观察分析才能找到感觉。要能识别沁色包浆有10点可以把握:

1.整个玉器同一沁色需慎之。

2.局部沁色呆板,色界处无自然过度痕迹需慎之。

3.沁色包浆表面粗糙无光泽,与玉器的正常表面明显不一需慎之。

4.绺裂处沁色不明显,其它部位反有明显沁色需慎之。

5.沁色部位石性重需慎之。

6.阴刻纹饰线条底部沁色包浆与玉表沁色包浆不一致需慎之。

7.沁色明显漂浮在玉表上需慎之。

8.包浆油性感过重需慎之。

9.生美玉表面无钙化漂白需慎之。

10.生美玉表面钙化漂白盘玩无明显变化需慎之。

出现上述情况极有可能是人为做色和天然石色。因为,做假手法再高明,也难以摆脱上述迹象。真正的沁色和包浆是漫长历史时间形成的痕迹,与短时间形成的痕迹其本质区别就是自然与不自然。自然的沁色,随玉器相对密度低的绺裂处或纹理处深入玉体内部,又随纹理处向外延伸,其颜色由深到浅、深浅不一,过度自然,大多在玉体内成丝状,给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且不直接接触高腐蚀物质一般不会破坏玉表面,玉表也显得光润自然。当然对于初入藏界的朋友来说要找到这种感觉有一定难度,但如碰到上述10种情况之一,必须慎之。长期以往,就能找到真沁色包浆的感觉,相信这样做对收藏古玉有帮助。再多了解一些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风格和工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件奇特的古玉

該玉為青玉,重200克,長13.3厘米,寬3.2厘米,中間縫寬0.5厘米

一位玉器專家鑒識,屬史前器物,名稱有兩種說法。其一:其名可稱之為“拉鰳”,為古人用來打磨繩子之用;另有一種:其名可稱之為“人祖聯合體”(即男性、女性的生殖器合體,為古人對生殖圖騰的崇拜。此玉器由臺灣許清佐先生收藏,的確是一件史前古玉,但其名稱尚難定論,故撰文敬請古玉專家們考研定名。

标签:
分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