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瑞丽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新闻素材

瑞丽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进程新闻素材

瑞丽市现有瑞丽、畹町2个国家一类口岸、瑞丽、畹町两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的姐告边境贸易区,是中缅边境界碑最密集、渡口通道最多、国家级口岸和特殊经济功能区最密集的区域。瑞丽对缅交往合作具有区域位置佳、通道建设早、人文交融深、开放互动实的特点。多年来,瑞丽对缅贸易额占滇缅贸易额的三分之二左右,占中缅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左右,经瑞丽口岸出口的日用品占全缅市场份额的70%以上。独特的地理区位和历史人文优势决定了瑞丽在中缅、滇缅交往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西南沿边地区中辐射南亚东南亚、走向印度洋的最佳辐射源和最便捷通道,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黄金口岸和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重镇。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新定位,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突出开发、开放两大主题,围绕“通道枢纽、产业基地、交流平台”三个功能定位,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边境贸易

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特殊的区位条件造就了瑞丽源远流长的对外贸易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瑞丽对外贸易形成了以边境贸易为主,一般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贸易方式并存的格局,不仅为全市税收提供了近50%的财源,而且成为瑞丽社会繁荣、经济发展、扩大就业、财税增收、边民富裕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瑞丽一跃由改革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吸引着大量的人才、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不断涌入瑞丽,使瑞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名扬中外、绚丽璀璨的口岸明珠。回顾其发展历程,瑞丽对外贸易基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瑞丽对外贸易未具规模,层次不高,以满足国境线两侧边境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主,商品种类和交易额都非常有限。七年间小额贸易进出口总值完成6000多万元。第二阶段(1985~199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自1985年开放为边境贸易区以来,瑞丽便走上了“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贸易为先导”的振兴边疆民族经济的路子,贸易进出口总额连年大幅增长。11年间瑞丽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达75.9亿元。特别是1992年6月国务院批准瑞丽为沿边开放城市后,边贸发展更是快马加鞭,一日千里。边贸额由1985年的4484.22万元,迅速提升到1995年的157960.19万元,11年增加了35.2倍,公司、商号由17家发展到186家。对外贸易成为瑞丽最大的支柱产业,为瑞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先导和推动作用。第三阶段(1996~1998年)为发展滞后阶段。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外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瑞丽对外贸易开始逐年直线下滑。1996年进出口总值完成14.9亿元,与1995年相比下降5.7%1997年进出口总值完成9.5亿元,与1996年相比下降37%1998年进出口总值完成6.27亿元,与1997年相比下降34%。第四阶段(1999~2008年)为恢复性增长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1999年以来,瑞丽对外贸易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进出口总值逐年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9~2008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幅达15.5%。1999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6.32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0.9%,实现了1996年以来的首次恢复性增长。2000年,国家计委〔2000〕287号文件批准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实行全国唯一的“境内关外”特殊管理模式。这一政策给瑞丽口岸的发展再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国沿边口岸管理中一个独特的亮点,同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8.5亿元,同比增长34.5%。随后,2001年完成9.5亿元2002年完成10.78亿元2003年完成14.17亿元2004年完成16.72亿元2005年完成19.52亿元2006年完成24.49亿元2007年完成32.96亿元2008年预计完成38.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3.5%、31.4%、18%、16.8%、25.5%、34.6%、18%,比1985年增长86倍。

标签:
分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