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石与青年艺术家市场

赌石与青年艺术家市场
作者:罗忠学
来源:《投资与理财》2014年第21期

最近几年,任凭当代艺术的各个版块你跌我涨的变幻无常,青年艺术的发展一直都是方兴未艾。除了已经做到第四届的青年艺术100项目,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开始了对青年艺术家作品的争夺战,成立了大量遴选、推广和销售青年艺术家作品的平台。近一年来,艺术品电商逐渐兴起,包括58艺术网在内的各大艺术网也加入到这场混战中来。

自2008年年底以来,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在一路高歌猛进。艺术圈的状况和股票极度类似,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更多的收藏家和投资人介入到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收藏中。结果,越多人买,价格越涨;价格越涨,就更多人不愿意卖,导致一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机构抢购。

因为有很多机构的抢购,让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艺术家找不到北了,误认为自己的作品真的拥有很好的市场。在青年艺术家的各式聚会上,记者经常能听到各种高谈阔论:某某一年能画20张,全部卖掉了,哪家画廊买了7张,哪家机构买了8张等等。记者因为好奇心强,遂走访买了一位艺术家所有作品的四家机构,发现这20余张画全部完好躺在他们的库房里,并没有卖出去,大家都在等别的机构把这位艺术家炒作起来,然后坐享其成。当记者者问起:为什么不直接把他炒起来?统一的回答都是:把他做起来成本大,而且又不是全签,很难有收益。

这就是有些青年艺术家的市场假象: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每年作品卖光光,买车买房娶老婆的钱都有了;而对于他们的作品来说,作品并未真正进入市场,而是被“雪藏”在艺术机构的库房里,暗无天日的等待着艺术家的老去。

如果放在娱乐圈,一个艺人被雪藏,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算一年给她几十万元的生活费,也无法弥补她在青春不再的损失。但是,对于一些自认为很有文化的艺术家,销售几十万的快乐,却忘记了被雪藏的痛苦。他并不知道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卖出”,只是因为他年轻,一旦年华老去,“青年艺术家”的头衔一旦不在,他的市场也就不在了。

标签:
分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